從秋天到冬天的轉變往往只在一個瞬間,受寒潮影響,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人民已經感受到了寒冬送來的的“下馬威”。
據中央氣象臺報道,接下來的一周將是30年以來最冷的一周。這次寒潮過程影響范圍廣、雨雪天氣持續時間長、累計降水量大,不論南北方都逃不過它的魔爪。
在帶著冰渣的冷空氣中,我們也迎來了立冬后第一個節氣——小雪。當你裹上厚厚的衣服仍忍不住打噴嚏時,要提高警惕,疾病最愛在這樣的冷天入侵你的身體。
《生命時報》(微信內搜索“LT0385”即可關注)邀請權威專家,教你預防冬季感冒的小妙招,不給病菌留可乘之機。
受訪專家:
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 周榮斌
中日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 楊淑桂
山東省中醫院教授 邢向暉
小雪節氣,最該防住感冒
“小雪”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冬季降雪正式拉開大幕,這個時候最容易感冒。
-
首先是氣溫過低。當冷空氣突然襲擊時,人的鼻黏膜受到刺激,抵抗外界病菌侵襲的能力降低;冷空氣也會對病菌的活動起到促進作用。
-
第二是氣候干燥。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,如果空氣濕度過小,就容易造成痰液黏稠或結成干痂不易排出,不僅使得貯留的痰液成了病毒和細菌的滋生地,而且結成干痂的痰液會固定于支氣管黏膜上皮,使得黏膜頂端的纖毛不能依靠正常運動來幫助排痰,從而進一步破壞黏膜纖毛的生理功能。
-
再者是室內通風不良。冬季人們大多不經常開窗通風,冬季室內的污染高達室外的數十倍,對呼吸系統健康造成很大影響。
7招讓感冒不找你麻煩
氣溫驟降,機體調節很難適應溫度變化,要想安度初冬,別忘了做7件事。
1
早晚加衣
老人、小孩和一些體質較弱、抵抗力較差的人,在早晚出門時一定要帶一件外套。在衣服的選擇上也要充分考慮到舒適、防護和保健等多方面因素。
2
保持空氣流通,晚上關窗
最好在早中晚各開窗通風三次,每次15分鐘為宜,既保持了室內空氣清新,又抑制了細菌的滋生。
但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關窗,夜晚溫度低,冷風侵襲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發作。
3
規律作息
很多人在夏天睡得晚,作息不規律,若延續到秋冬,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。因此要保證規律的作息和生活節律,早點上床睡覺,適當延長睡眠時間,同時多喝水。
4
均衡營養
天氣轉涼后,人們會食欲大增,在干燥季節多吃些滋陰潤肺多酸的食物很好,如銀耳、梨、藕、葡萄、蘋果等,少吃辛辣食物。
5
適度鍛煉
登山、步行、打太極都是耐寒鍛煉的項目,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。但要注意,雨雪天氣盡量不要外出運動,避免跌倒及發生意外。
6
按摩頭部
如果是風寒引起的感冒,按摩頭部能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。
具體方法是找到百會、風池等穴,按壓50次,早晚一次。喝姜湯也適用于初期患風寒感冒的患者。
7
幾類患者要注意
患有鼻炎、心腦血管疾病和支氣管哮喘類疾病的患者要特別注意,提前準備好相應藥物,注意防寒保暖,早晚盡量不要到戶外活動。
4款養生粥,把感冒扼殺在搖籃里
百合枸杞粥
做法:取百合20~30克、枸杞10克、豬肉片或肉末適量,放入大米粥里煮熟透即可。
這款粥適合有陰虛表現的人,如容易心煩、口渴、睡覺愛出汗、舌紅苔少等。其中,百合是潤肺佳品,常用于治療肺燥或肺熱咳嗽等癥,還能清心除煩、寧心安神;枸杞則有補肝腎、益精氣、祛風治虛等功效。
山藥豬肉粥
做法:取山藥20克左右切片,與適量豬肉末一起,與大米粥同熬即可。
中醫認為山藥不燥不膩,入肺、脾、腎經,既可健脾助消化、又有益肺止咳的作用。尤其適合平常體質較弱、易疲勞、口淡、大便稀、面色白等有氣虛表現的人,在補充營養的同時,增強體質。
蔥白粳米粥
做法:取蔥白5~6段,生姜3~4片,與適量粳米同熬即可。
平常怕冷、手腳心冰涼、不愛出汗的人,或者天氣寒冷時,可在粥里加點蔥白,有助于驅走寒氣。蔥白性溫,有發汗解表、散寒通陽等功效,對預防感冒效果良好。
薄荷牛蒡子粥
做法:將牛蒡子單煮,取其汁水與6克薄荷一起放入粥中。
有一些人身體“火”很大,經常臉色紅赤、喜歡喝涼水、易干咳、便秘等。他們不妨喝點薄荷牛蒡子粥“清火”。兩者都有疏風散熱、利咽散腫等功效。
選購感冒藥,看清幾個字
一旦感冒,一定要盡快采取措施,千萬不能硬扛。選感冒藥時要“摳字眼”,看清名字中的成分,避免用到不適合自己的藥物。
“麻”
高血壓患者不宜用
“麻”指的是含有偽麻黃堿,它能引起血管收縮,導致血壓、血糖、眼壓增高,因此高血壓、糖尿病和眼壓高的患者應慎用。
它還可影響神經系統,加重前列腺肥大患者排尿困難和甲亢患者頭痛、失眠癥狀。孕婦和運動員也應慎用此成分。
“撲”和“敏”
司機不宜用
撲爾敏能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、打噴嚏等癥狀,名字里帶有“撲”和“敏”的感冒藥含有此成分。
由于服撲爾敏后可能引起嗜睡、困倦等癥狀,所以服藥期間不得駕駛機、車、船,從事高空作業、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。
此外,前列腺增生的人也不宜用含撲爾敏的感冒藥,以免加重排尿困難。
“氨”和“酚”
消化道潰瘍者服用時應觀察癥狀
對乙酰氨基酚(撲熱息痛)是感冒藥中用于緩解疼痛和退熱的重要成分,它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,雖然短期用傷害較小,但消化道潰瘍患者服用期間應注意觀察,發現異常應及時停藥。
需要注意的是,市面上的復方感冒藥很多都含撲熱息痛,如果同時吃多種感冒藥,很容易造成此成分過量,傷害肝臟。
“美”
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慎用
右美沙芬是臨床常用的中樞性鎮咳藥,含此成分的感冒藥通用名多含有“美”字。
慢性支氣管炎、肺炎患者應慎用這類感冒藥,因為其中樞鎮咳作用可能影響痰液排出,堵塞呼吸道,嚴重時可引起窒息等危險。
“清熱”
風熱感冒慎用
目前市面上的感冒中成藥中,有很多有“清熱”字樣,如感冒清熱顆粒。
這類感冒藥多用于風寒感冒,如果感到咽喉疼痛、痰液發黃、口干,可能是風熱感冒,吃“清熱”感冒藥可能加重癥狀。
“解毒”
任何人群都不宜長期服用
牛黃解毒丸等藥的“解毒”作用能改善感冒時的上火癥狀,但它們并非感冒藥,如果連用超過一周,可能引起體內砷元素積累,影響神經、消化、造血和泌尿系統等,出現皮疹、胸悶、心悸、腹瀉等中毒癥狀,甚至威脅生命。
建議大家在購買感冒藥時看清說明書,以免重復用藥。慢性病患者可遵醫囑選用撲熱息痛、布洛芬等單方感冒藥,并在服藥時觀察。服用中成藥前應先明確感冒類型,必要時咨詢醫生。